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甚麼是「科學證據」?


甚麼是「科學證據」?

同學有時會不會覺得科學人(例如科學家)的說話有些奇怪? 有些建議又不太合理?

例如,甚麼稱作「沒有證據顯示有效」。跟「沒有效」有分別的嗎?

又例如,為何當疫情持續時,當亞洲人普遍認為戴口罩可預防疾病擴散,但西方人仍堅時祇有生病的人才需要配戴口罩。但既然祇有生病才需要配戴口罩,那生病的人便應該留在家中,不應四處播散病菌啦。

又例如,同學覺得以下哪一方法更有效預防因飛沫而感染疾病?
(1)   勤洗手
(2)   勤清洗鼻腔(不是說笑,真的有醫生建議這方法的)

要判斷哪一方法更有效,首先要根據其原理作出決定:
(1)   勤洗手
-          日常不同的物體上都會沾有別人遺留的飛沫,(甚麼物件或位置最多?)
-          手部接觸後,病原體會留在手部,(留意,除非有傷口,病原體基本不會經手部皮膚進入體內。)
-          假如我們的手部接觸口鼻後,(不經意也會,事實上所有人都會不經意用手部接觸口鼻。)
-          病原體會容易被吸入呼吸系統。(所以深呼吸是否對人體有益,同學可想一想?)
備註: 同學會不會覺得,其實不用手接觸口鼻才應是重點,而不是洗手。
(2)   勤清洗鼻腔
-          鼻腔內的黏液會黏附病原體,(所以黏液愈多似乎愈好呀)
-          雖然鼻腔內的纖毛的擺動會把黏液推送至咽,(即是說,如纖毛擺動不大時,會容易受感染)
-          主動清洗鼻腔,可更快把黏液及黏附的病原體帶走。

怎樣? 根據以上原理,是不是勤清洗鼻腔似乎更有效? 更合理? 但現實是,絶大部份醫生不推薦清洗鼻腔的方法!

又例如,為何西方人普遍不接受戴口罩預防疾病? 又看看各自的原理:
(1)   祇應病人配
-          病人的飛沫含有大量病原體,
-          配戴口罩可防止病原體傳播給別人(很合理吧)
(2)   一般人也要配戴
-          不清楚沒有配戴口罩的對方有沒有病,
-          如對方有病的話,近距離面對面接觸,便一定會沾染到對方的飛沫,(甚麼情況下更容易?)
-          自己配戴口罩,起碼可減少口鼻直接吸入對方的飛沫。

怎樣? 是不是覺得一般人也要配戴也很合理? (當然,是否有足夠資源人人皆可配戴,那是另一回事。)

但為何普遍醫生仍不建議?

答案是: 沒有科學證據證明一般人配戴口罩可預防感染及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清洗鼻腔可更有效預防感染。

祇要沒有科學證據的事情,科學家一般來說便不會以這事情作為其他行為的準則。(這跟資源是否充足無關)


那為甚麼以上兩項事情不進行科學研究,證明是否有效呢?

答案是: 科學研究並不是萬能的,有些事情並不能,或不容易用透過科學實驗證明的。

試想想,要證明洗手可消滅病原體很容易。我們把手(或者也戴上手套)沾滿病原體(反正又不會經皮膚進入的),然後清洗一段時間,再檢測一下便成。
但如何證明清洗鼻腔可消滅病原體? 你不會把病原體放入鼻腔吧?

我們又如何用實驗證明沒生病的人配戴口罩可預防疾病?

科學實驗,從來祇可以證明會發生的事,而不能證明不會發生的事!

寫了這麼多,希望同學知道:

1.      科學證據是甚麼? 日常生活中,其實許多做法是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
2.      但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做法,不一定是錯誤的。因為有些事情根本無法或現時沒有人用科學實驗來證明。
3.      但有科學證據的知識,仍是可靠性較高的,可作為其他研究的基礎。
4.      日常生活中許多決定,其實不是依靠科學證據的。
5.      科學證據有其重要一面,是推動科技發展重要基礎,畢竟所有科學及科技發展都建基於科學知識(有科學證據的)的累積。
-          但也無法完全解決所有事情,甚至乎可能危及地球的存亡。例如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使人類滅亡。(怎可能證明到呢?)